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水平,10月28日至11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欢、刘晓锐赴浙江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嘉兴大学)2024年“诗画浙里”专题研修班。
本次研修为期六天,以习近平足迹为线索,聚焦“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通过组织学员开展专题式、任务式、蹲点式调研,围绕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深入了解“千万工程”的理念和实践成效,帮助思政课老师深入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整个研修行程紧扣“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主题,学员们瞻仰了南湖红船并参观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南湖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中共一大”代表们的人生轨迹、建党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的重大意义。研修班先后走进海盐雪水港村、北团村、枫桥经验陈列馆、陈望道故居、李祖村、春丽桥村并开展走村入户式调研。学员们利用晚上时间分小组进行研讨,将调研成果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教学案例。
在理论教学环节,复旦大学的张春依研究员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参训教师深入解读了MBA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使老师们对如何将鲜活的案例融入思政课堂有了新的思考。嘉兴大学顾骅珊教授,以其对浙江乡村建设的深度研究,分享了“千万工程”到“中国美丽乡村”的浙江经验,这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也启示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针对性。
成果展示环节,刘晓锐老师作为小组代表就“探寻足迹 感悟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案例教学”进行汇报,分享了北团村发展建设者张建红的案例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设计。
陈欢和刘晓锐两位老师表示,本次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研修,她们切身感受到了“千万工程”给浙江乡村带来的美丽巨变,通过小组研讨、加工后形成的生动案例,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实际运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学知而归,同研共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本次专题研修为契机,用好案例教学,持续推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撰稿:陈欢、刘晓锐 图片:陈欢 审核:王康]